科普:山東濟寧天下第一劍“鎮水寶劍”(該劍為生鐵模鑄而成,長7.5米,重達1539.8公斤)
[重要通告]如您遇疑難雜癥,本站支持知識付費業務,掃右邊二維碼加博主微信,可節省您寶貴時間哦!
今天一江蘇網友問我是否知道老家有一天下第一劍,還別說,只是當年知道,并沒有親眼所見,但也確實在家的電視上見過,這個確實存在,別人問起了,豈不是要說一下!
寫在前面:該天下第一劍出土于京杭大運河的支流、有濟寧“母親河”之稱的泗河,先天下第一劍在,被收藏在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兗州博物館內!
濟寧是一座因運河而興的城市。元代京杭大運河貫通以后,濟寧成為“東魯之大郡,水路之要沖”,元明清三代都把濟寧段運河的治理視作貫通大運河的關鍵,設立專門機構,派高官重臣及水利專家駐守,是“南控江淮,北接京畿,襟帶四方”的重鎮。而在曾為京杭大運河的支流、有濟寧“母親河”之稱的泗河,出土過一把有“天下第一劍”之稱的“鎮水寶劍”。
該劍為生鐵模鑄而成,長7.5米,重達1539.8公斤。劍身為扁菱形,鋒尖呈橢圓狀,劍格為圓形。劍莖部鑄有銘文:“康熙丁酉二月知兗州府事山陰金一鳳置”。據《滋陽縣志》記載,1712年夏,泗河洪水暴漲,沖決了泗河南大橋中間的三個橋孔。當時的兗州知府金一鳳捐資修整加固此橋,并鑄三丈鐵劍放于中間橋孔之下,以鎮惡驅邪、降妖伏龍,祈求免遭洪水災害。據推斷,此劍原應豎直立于河中,起著記錄水位的作用,但隨著時間推移,水流沖擊,還是沉入了河底。1988年,兗州堡子鄉大橋村的村民在泗河南大橋下拉沙時,意外發現了這柄巨劍,后經文物部門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,現存于兗州博物館,為鎮館之寶。
關于天下第一劍其他延伸閱讀:
在兗州城的東部,有一條著名的河流,“泗河”,孔子曾經對著泗河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!”在兗州城的東南,有一座著名的歷史文化明橋,泗河大橋,俗稱南大橋,是明朝萬歷年間的1609年,當時的魯王朱壽宏捐出幾十萬兩銀子歷經5年修建的,是一項浩大的工程。橋面由長方形板石規整砌成,兩邊是雕鑿精美的石欄桿,堅固異常,氣勢如虹。橋下有十五個孔洞,特別美麗漂亮,被稱為魯國石虹,為當時全國二十四座名橋之一。
兗州博物館坐落于濟寧市兗州區 東北部,新館始建于 1999年8月20日,博物館開放區域為兩層,一樓為一些圖片展,主要展示一些兗州古代到現代的風雨變遷,二樓共有四個展廳,也是博物館最主要的看點,以右側為序,分別為文物精品展——文明曙光——天下第一劍館及兗州記憶。 整個建筑氣勢宏偉,古樸典雅,莊重大方,與興隆塔 前后呼應,渾然一體。
山東省濟寧市 兗州區 文化東路(從火車站廣場乘車3分鐘即到)
問題未解決?付費解決問題加Q或微信 2589053300 (即Q號又微信號)右上方掃一掃可加博主微信
所寫所說,是心之所感,思之所悟,行之所得;文當無敷衍,落筆求簡潔。 以所舍,求所獲;有所依,方所成!